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培养武术技术人才 传播中华优秀文化——2025年全国武术(套路、散打)教练员培训班在京开班

2025年8月15日,北京体育大学师统讲堂内武韵激荡,全国武术(套路、散打)项目初级教练员专项技能培训班、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及专业教练员规则培训班正式启幕。本次培训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的近300名武术教练员齐聚一堂,开启为期9天的深度学习之旅。

image.png

以武术为桥:连接千年文明与时代使命

开班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玉萍指出,随着武术在成都世界运动会历史性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并即将登陆世界青年运动会,中国武术正迎来国际化发展的黄金机遇。她对教练员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武术教练员在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武术已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肩负守护武术文化根脉、为武术事业谋发展、为中华武术谋复兴的历史重任;二是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武术教练员与其他体育项目教练员虽然同属教练员,但却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的特殊责任;三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做好文化育人践行者。武术教练员奋战在青少年训练教学的第一线,也是文化育人、为国育才的第一线。其执教过程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必须涵养师德,铸魂育人,将武德规范融入日常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青少年从事武术训练扣好第一粒扣子。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周启迪在致辞中表示:“当‘止戈为武’的东方智慧照亮人类文明互鉴之路,中国武术教练员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关键使者。”他寄语学员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以拳脚丈量传统之厚度,以武德标注时代之高度,以创造开拓未来之宽度”。

image.png

三阶并进:直击教练员能力升级核心痛点

本次培训创新构建“根脉深植—规则赋能—教学革新”三维课程体系,直指武术教学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命题:

1. 根脉深植    开设教练员职业素养专题,解析“由术进道”修行路径——从“身体之拳”技法精熟到“心意之拳”文化内化,强化“德技双修”教学根基。通过武德经典案例剖析,将儒家“正心诚意”、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融入青少年人格塑造。

2. 规则赋能    围绕最新竞赛规则,国际级裁判林小美、高楚兰、刘志钢、赵斌、梁亚东、叶伟等权威专家将深入解析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3. 教学革新    推广“四会教学法”(会讲解、会训练、会纠错、会讲评),中高级岗培班增设“科技助力体系构建”“赛前状态监控”等课程,服务大赛备战需求,推动口传心授向智慧教学转型。

顶尖师资+场景化实战:破解教学最前沿难题

为确保培训实效,教练员学院提前3个月打磨课程,集结近20余位专家组成“武术国家队级”师资阵容:

裁判领域由刘志钢、林小美、高楚兰、蔡仲林、梁亚东、赵斌、叶伟等国际级裁判领衔,深度解析规则;训练技术由吕韶钧、李强、何强、陈养胜、刘海科、李杰等冠军教练传授实战经验;科研保障涵盖李清正、何子红、闫琪、高建杰、吴广亮、景晶等奥运科技保障团队成员;心理管理依托张凯、张力为奥运心理服务专家;综合执教由奥运金牌教练张晓欢等分享教练员职业素养和执教理念。专家团队覆盖武术全链条能力提升,兼具国际视野与一线成果。

image.png

历史重任:教练员是武术入奥的“筑基者”

张玉萍在讲话中深刻剖析新时代武术教练的使命:“我们正开启武术入奥征程,这要求中国必须引领国际武术技术发展。若教练员水平停滞,就难以掌握国际话语权!”她以世运会为例指出,武术已从“一枝独秀”进入“百花齐放”阶段,亟需培养既通晓传统拳理、又精通国际规则的骨干力量。面对现代多元体育文化冲击,教练员需成为三重角色的融合体:传统根脉守护者、国际标准制定者、立德树人践行者。“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是终身的,不仅是技术传授,更是人格塑造。”张玉萍强调,需系统设计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这才是武术育人的“大道”。

image.png

严管厚爱:锻造武术教育铁军

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斌介绍,本次四班联办创下规模之最,管理挑战空前。他强调了培训纪律要求,培训期间实行‘归零管理’——无论在地方是何职务和级别,在这里就是学员。”同时开放北体大全部场馆资源,配备专业保障团队解决学员需求。

image.png

薪火相传:照亮武术全球化新征程

随着中国武术向奥运舞台迈进,这批经受淬炼的教练员将成为播撒东方智慧的“火种”。正如张玉萍所言:“当武术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文化之树生根发芽,才是比金牌更珍贵的胜利。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自2010年落户北体大以来,已建成国家级教练员发展平台。本次培训首次将武术初、中、高级教练及规则培训整合实施,旨在构建分层级、全链条培养体系。结业后,学院将建立学员跟踪机制,持续提供技术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