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2024年全国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培训班顺利举办

2024年11月25日—12月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教练员学院承办的“2024年全国艺术体操科学化训练培训班”在北京体育大学顺利举办,共有7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体操项目教练员参加本次培训。

中国艺术体操队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夺冠,是中国艺术体操项目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本次培训旨在借助这一契机,全面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优化知识体系,强化科学训练方法的应用,夯实执教能力,树立先进的执教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设置,帮助教练员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艺术体操事业的发展需求。

在开班仪式上,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副院长张锐铧深情致辞,“自1979年艺术体操首次引入中国,北京体育大学便肩负起了培养艺术体操人才的重任。从成立国内第一支艺术体操队,到2002年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的成立,再到近年来屡创佳绩,北体大始终是艺术体操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呵护着这朵璀璨的‘金花’不断绽放。”

本次培训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等单位的顶尖专家、学者、教练开展专题授课、实践教学、座谈交流等多样化的课程,为参加培训的教练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柯诚老师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展示,讲解了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关键点,突出力量、柔韧性与核心稳定性的重要性,并展示了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

钟秉枢老师通过众多教练员执教案例,深入剖析了不同情境下的领导策略,帮助学员理解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调整执教方式,提高团队管理和沟通效率。

孙丹老师分享了中国艺术体操队夺冠的台前幕后故事,深入讲解了自己的执教理念和编排创意,激励学员以坚持与信念面对执教挑战、追求卓越。

马迅老师通过乐理知识的讲解和音视频的分享,强调了如何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提升动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体操的整体表现与技巧融合。

孙美荣老师介绍了如何运用PERMA模型(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来优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在高压赛事中的表现与心理韧性。

孟祥圣老师通过在国家艺术体操队训练馆的实操展示和理论讲解,深入阐述了芭蕾舞原理如何融入到艺术体操训练中,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优雅的动作控制、肢体协调性以及舞蹈元素在竞技中的运用。

屈桃老师分享了艺术体操运动员王子露备战奥运及其他大赛的历程,讲解了从总结经验、调整计划、细化训练到精准备战的全过程,并强调了多元化三维分析、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及如何通过标新立异、落实保障提升成绩。

杨子涵老师讲解了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艺术体操训练中的实际应用,使教练员们更好地理解如何通过科学分析运动员的动作结构和力学原理,优化训练方案,提高运动表现和减少受伤风险,并带领学员们前往体育科学楼参观了相关设备。

米靖老师探讨了现代体育训练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强调了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理念的重要性,鼓励学员们在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科学训练理念,推动艺术体操训练的创新与突破。

彭倩老师详细介绍了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常见的各部位损伤类型,并提供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强调了科学训练和康复的重要性,以帮助运动员减少伤病、提高运动表现。

曹阳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解了艺术体操编排创作中的核心要素,分享了如何将创意与技术相结合,提升表演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编导技巧。

李翰君老师分享了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的最新理论,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优化运动员的技术掌握和动作控制,提升艺术体操训练的效率与效果。

丁海丽老师详细介绍了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生理机能监控,并分享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中的干预案例,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应用与实践。

参训教练员们深入国家艺术体操队观摩训练,并进行了多次热烈的研讨交流,展现了极高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纪律性。在课堂讨论和思维碰撞中,她们的独到的见解和热情的投入不仅丰富了交流内容,也给授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系统的知识储备和精细的执教规划,教练员们将在新一轮奥运周期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迎接更大的挑战与机遇。本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专业能力,也为艺术体操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助力她们在新周期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